企业新闻
生活不止读书学习

药品回收网站: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朋友说,我文章给人的印象,是「高冷」和「严肃」。这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不过回想了一下,确实差不多。因为,经常能收到一些读者的提问:

L先生,您平时的日常生活,是不是就是读书学习写作呀?有什么娱乐吗?

如果把娱乐定义为「看剧看综艺看电影玩游戏购物逛街」的话,那确实很少,基本没有。但如果把「娱乐」的定义拓展一下,引申为「一切能够带来愉悦感的活动」,那……还蛮多的。

毕竟,又不是只有「看剧看综艺看电影玩游戏购物逛街」才能带来愉悦感。

那么,有什么样的娱乐,是更值得推荐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聊聊「愉悦感」。

在心理学上,一件事物能否引发愉悦感,或者说正向的积极情感,基本上跟这四个要素,有比较强的正相关性。

1.新鲜感

神经科学已经证实: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觉知,会受到对其熟悉程度的影响。越熟悉的事物,引起我们神经元电位波动的程度就越低,也就越难唤起我们的情感。

简而言之,给生活注入活力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引入新鲜事物,不断走出自己熟悉的范围。

但是,新鲜感绝非越高越好。过高(或者不经控制)的新鲜感,会不断堆高大脑的激素分泌,一旦活动停止,活跃水平下降,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会反过来令我们感到空虚、无聊、烦躁。

这就是上瘾的症状。

2.自主性

自主性,指的是你跟这件事物发生联系,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由自己把控和决定的。

高度的自主性,常常跟兴趣相关联,属于内部动机,会放大正面情绪;而低度的自主性,往往是受制于工作、生活、物质等外部动机,会放大其负面情绪。

也就是说,在前者中,你更容易体会到进步和成果;而在后者,你更关注的是不犯错 —— 这常常会导向沮丧、无助和压力。

3.可控性

可控性,指的是在多大程度上,我们能够理解和控制这样事物。

如同我在 如何养成好习惯?秘密全都在这里 所说的,可控性高的事物,会内化成我们的习惯,被分配到较少的神经元,从而难以唤起情感。

但同时,可控性过低的事物,一旦我们觉察到其超出了控制范围,就会反过来导致焦虑、恐惧、紧张,也不利于我们的情绪稳定。

所以,可控性必须保持在一个均衡且稳定的水平,这样才能维持住良好的正向情感。

4.参与感

最后一个要素,是这个事物在多大程度上,需要你动手操作(或者动脑思考)。

为什么参与感如此重要?因为,在这几个要素中,唯有参与感,能够启动我们大脑的「奖赏回路」—— 通过执行一个操作,获得反馈,大脑得到信号,反过来强化这个操作 —— 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就是愉悦感。

如果没有高度参与,愉悦感是很难持久的,因为你跟对象事物之间始终是疏离的,这会产生一个上限。

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愉悦感」的产生条件:高自主性、高参与度,中新鲜感,中可控性。

其实,如果进一步,把自主性和新鲜感合并成「兴趣」,把参与度和可控性合并成「挑战」,你会发现,这正是「心流」的两大要素。

从这个角度讲,心流的本质,其实也是利用持久、稳定的愉悦感,不断促进和强化我们的行为。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健康的娱乐活动」,所应该具备的条件。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回过头检验一下。

拿看剧和综艺来说,它们缺乏的是什么呢?参与感。

大多数电视剧、电影和综艺,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常常采取一种「爆米花模式」:把内容掰开,揉碎了,一口口喂给你。你什么都不用做,也不用动脑,坐着享受就行。

这很好理解,门槛稍微高一点,都可能筛掉一批用户。

这并非国内的专利。《语言学的邀请》中,有这么一种说法:美国的杂志有两种,低级的杂志提供结论,高级的杂志提供原因。

什么意思呢?「低级」的杂志唯恐你看不懂,怕你把它放下,因此处心积虑地帮你作出判断,告诉你「结论是什么」;而「高级」的杂志则不然,越是看上去明确的结论,它们就越不下判断,而是把事实和原因放到一起,依赖读者自己去找出论断。

所以像「奇葩说」,第一季还不错,后面的瞥了几眼就没什么兴致了。越到后来,越没缺乏思辨性,变成了看谁的故事讲得好,谁的内容煽情,谁的金句更抓人。观众基本无需思考,感动就行。

但同样是辩论,前几天推荐的 IQ2US 就好很多 —— 摒弃语言因素不谈,后者的信息量巨大,听的时候基本上要常常暂停,否则很容易忽略掉一些信息。

同样,为什么我会推崇一些好的美剧和英剧(比如黑镜、9号秘事)?不仅仅因为剧情和演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细节相当考究。

不关注细节,也能看完剧情;但如果你注意到细节,不断地在脑子里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逻辑线,会获得更全面、更立体的体验。

另一个大众娱乐是游戏。

乍一看,游戏很符合这四个要素 —— 这很自然,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

但游戏有一个原罪:它的诞生,就是为了让人「投入更多时间」的。

会有一款游戏主动告诉你「玩一个小时了,该休息了」,然后强制你退出吗?作为一个从MUD开始、二十年游戏龄的老玩家,至少我是没见过 —— 除了防沉迷系统。

所以,伴随游戏的最大问题,就是上瘾。

习惯了从游戏中得到大量新鲜感和愉悦感,你就再也很难对现实生活中的其他活动,产生足够的动力。

其他内容,我在 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被毁掉的? 一文中已经讲了很多,不赘述了。

那么,除了这些大众娱乐,还有什么活动,能带来持久而稳定的愉悦感呢?

1.学一门新技能

不要怀疑,学习一门新技能,是给生活带来幸福感,极其有效的方式。

无需把「技能」看得太高,其实非常简单,像烘焙,绘画,折纸,模型,设计,乐器,甚至整理收纳,都可以是对抗生活的慵常和无聊的手段。

这里很重要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自主性:学习这门技能,应该是出于兴趣,而非为了维生。否则,你就只是在工作而已。

这种情况下,你会过于注重结果、效率,担忧自己是否犯错,反而会患得患失,徒增压力。

第二点,是新鲜感。

绝大多数技能的新鲜感水平,大体上,都呈现U形曲线:

刚入门时,由于毫无了解,新鲜感是最高的;

随着掌握程度提升,会进入一个平台期,这时,需要大量练习,新鲜感会慢慢降低;

过了这个阶段,才算是真正入门,这时,你会接触到更多的技巧、花式、知识,新鲜感继续攀升,并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但很多人的问题就在这里:过于注重短期大量的新鲜感,而难以承受后面的落差。因此,常常浅尝辄止,浪费了大量的机会。

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你需要把目光集中在内部和过程,关注自己每一次的进步和收获,关注动手之后的反馈,从中获得成就感,而非关注外部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