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抗生素乱弃助长超级细菌

全国高价收药电话你家中有剩余的抗生素吗?本港抗生素滥用情况严重,部分市民不跟从医生指引,没有服完整个抗生素疗程,便将剩下抗生素及家居医疗废物弃置,最终这些废弃药物被送到堆填区,或随污水处理系统冲出大海,随时有可能经由食物链重回人类身体,令人体内致病细菌产生抗药性,催生“超级细菌”,治病药变成“致病”药。海外多国设有药物回收计划,本港回收药物政策相对滞后,学者促政府尽快落实药物回收制度、规管抗生素及加强有关教育,三管齐下保障市民健康。

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致的疾病,医生会配方特定剂量,并要求病人食完整个疗程。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高级讲师钟姗姗接受《大公报》访问时指出,她曾就市民的服药习惯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市民未有跟随医生指引服药,而把剩余的药物与家居垃圾混合弃置,或直接倒入厕所。

堆填区“垃圾汁”超标50倍

她的团队去年九月发表一项研究报告,发现新界西堆填区、已关闭约20年的望后石堆填区及船湾堆填区的“垃圾汁”中,均验出多种常用抗生素,当中“环丙沙星”含量超标5至53倍。即使是已经处理的“垃圾汁”,常用抗生素含量亦超标18倍,且伴随处理后的污水排出大海,反映本港的废物及污水处理设施并不能完全分解或分离药物。

钟姗姗指出,本港的污水处理系统以微生物的细菌,净化水中有害污染物,而抗生素的功能正是杀菌,“我不能说丢掉的抗生素,都会杀光污水处理厂的菌,但当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被弃置时,不能否定污水处理效能会受影响。”她曾向环境保护署查询,发现并非所有“垃圾汁”都会再经二次处理后才排出海,显示流出大海的污水中不排除仍有抗生素残留,进一步危害公众健康及海洋生态,更有可能加强细菌的抗药性,产生“超级细菌”。

家居弃置药物应受规管

记者向环保署查询香港的药物弃置情况,环保署回覆表示,在现有法例下,仅医院、诊所等机构的废弃药物和针药被界定为化学废物并交由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焚毁。在2017年,约有681公吨的弃置药物被送到化学废物处理中心,来自药厂、医疗及护理服务机构的废弃药物有64公吨,但家居弃置药物因不受规管,只混合家居垃圾处置。